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文学院 欢迎您访问江苏大学语言文化中心 | English
语言文化中心
Language and Culture Center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
中心新闻 >
中心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 正文
陈履生博物馆参访记:在乡村民俗中快乐“寻根”
发布日期:2023-07-23   浏览次数:

         7月22日下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镇江营的营员们前往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进行参访学习  




         图为营员在陈履生博物馆的合照


在一楼汉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引导着营员欣赏千年以来的陶器制品,比如农村里头的猪圈模型、储钱罐(又名扑满)、陶灶的模型,领略乡土民俗工艺,而这些乡土元素、乡村艺术,也刚好和寻根之旅的主题合。





                 图为讲解员向营员们介绍展馆文物的历史故事

       在欣赏一张图的时候,德国队的营员金俞希一眼便认出了这是伏羲女娲图。接着,讲解员也热情地向营员介绍女娲伏羲的神话起源。在展馆古朴的壁灯之下,营员们体验到了一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盛宴,倾听着历史深处的声音,寻根求源    


接着,营员们来到了陶器体验区,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陆续戴着一次性手套,亲手触摸文物、轻拿轻放,当陶器上喷了水,营员吴岳坤表示“闻到了雨后泥土的清香”。其实不仅仅是体验区的陶器,这里的秦砖、陶谷仓、陶灶、封泥、带钩、陶鼎、陶茧型罐 …… 成组成排摆放,没有警戒线,没有玻璃罩,观众可以凑近了细细观赏。让营员们感受到在那一刻,离文物那样近。





  图为德国营员吴岳坤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戴上手套体验接触文物    


走到二楼陈履生美术馆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展览馆内的山水画作品。油菜花、柳树、芦苇,这些家乡“特产”也被他画进画中。二楼的展厅里,放眼望去,最多的就是鲜亮的明黄色,大片油菜花灼灼融融,像金黄的锦缎。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江永华和身穿黄色营员服的同学们说,“你们穿着的衣服也和这些油菜花一样,黄灿灿的,象征你们才是未来的希望。”营员们受到激励,驻足倾听。       




        图为营员驻足观赏山水画《油菜花》    


最让营员惊艳的,莫过于最后游览的竹器博物馆了。德国营员宋成仔细观赏竹制品,观察它的时候发现其中凹凸不平的地方,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看出来是手工制成的。这比机械制造的更加粗糙,但是更真实、更可贵”。其实陈履生作为镇江扬中人,有着扬中人家几乎家家种竹的生活体验,他建这座竹器博物馆,也是为了给大家一份乡愁和记忆。于是,看着精美的竹器制品,营员们不禁也想起这次寻根之旅的缘起,想起这次寻根之旅带给他们的独特记忆。




     图为营员近距离欣赏竹器博物馆中的精美竹制品    



供稿|戴玉

图片|吴呈昱 邢琪

版权所有 © 2016 江苏大学语言文化中心 Copyright © 2014-2020 lcc.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 联系电话:86-0511-88790178
邮箱:lccenter@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