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吟诵课程——寻根大字之祖
12月2日下午,江苏大学文学院院长任晓霏教授携本学期交换生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继续“中华经典吟诵”深度研学课程之旅,第四站前往中国第三大碑林——焦山,寻根“大字之祖”。
在前往焦山的旅途中,任教授与留学生们分享了焦山的名称由来,以及焦山内享誉“大字之祖”美称的瘗鹤铭,留学生们意兴盎然,非常希望能够见一见“大字之祖”的风采。到达焦山景区入口,大家一同乘船前去,江上的风景美不胜收,留学生们情不自禁地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
穿过山门,大家看到一座宏伟的建筑,建筑前的绯红枫叶与金色银杏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极美的风景画。任教授分享了这里的一句话“天下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大家深有体会,点头赞同。
继续漫步在小路上,时不时能看见三两只小猫,为旅程增添不少欢乐。不多时,便到了碑林,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对魏法师碑等书法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关于魏法师碑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碑刻底部处有一赑屃石像,只要摸了赑屃头,烦恼就都没了。大家纷纷摸了摸石像头,赶走所有烦恼,一身轻松。
碑林将碑刻艺术与园林风景相融合,其中有好几棵百年古树在此扎根,吸引大家纷纷驻足感慨。在了解到焦山在古代的名称不是“焦山”,而是“椒山”,留学生们对汉字的奇妙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并在任教授的指导下,感悟明中期谏臣杨继盛笔下“地灵人杰天然巧,瞬息神游太古间”的意蕴,体会与镇江的缘与情。
继续行在青砖石路上,到达留学生们最为期待的瘗鹤铭。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了解到关于瘗鹤铭,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王羲之为了纪念死去的仙鹤所作。可惜的是,作为楷书鼻祖的瘗鹤铭,至今仍是残缺的,大家感到非常遗憾。
在大家看完瘗鹤铭数字影像后,任教授和留学生们通过看后代文人对瘗鹤铭的评价,探寻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其中,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曹士冕、王世贞等人同样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
返程时,经过充满秋日气息的银杏大道,留学生们流连忘返,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时为同伴拍照留念。最后,在山门前用手机记录下所有人的笑颜,为本次课程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
“中华经典吟诵”研学课程通过寻根“大字之祖”——瘗鹤铭,让留学生们在旅途中感受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并尝试着欣赏书法、爱上书法,加深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与认识。